旋挖樁施工技術優點及質量控制措施
旋挖鉆機作為一種新型鉆孔設備,它具有功率大,自動化程度高,鉆孔速度快,定位準確,移動靈活方便,節約勞動力,生產安全,工作方便,噪聲小,環保性能好,節約時間,工作效率高,降低施工成本等特點。但它也有因自身原因帶來的一些問題,由于其施工工藝環節多,一環不慎,便會有質量問題發生。尤其在房屋基礎建設中,更需要加強施工管理,搞好成樁質量。
一、旋挖機施工工藝流程
旋挖機施工工藝流程:旋挖鉆機成孔首先是通過底部帶有活門的桶式鉆頭回轉破碎巖土,并直接將其裝入鉆斗內,然后再由鉆機提升裝置和伸縮鉆桿將鉆斗提出孔外卸土,這樣循環往復,不斷地取土卸土,直至鉆至設計深度。對粘結性好的巖土層,可采用干式或清水鉆進工藝,無需泥漿護壁。而對于松散易坍塌地層或有地下水分布,孔壁不穩定,必須采用靜態泥漿護壁鉆進工藝,向孔內投入護壁泥漿或穩定液進行護壁。
施工工藝流程主要分為以下七點:
2.1 樁基定位:根據勘測單位提供的水準點及測量控制網引測,在軸線的延長線上做點,樁施工過程中對現場測量控制點進行校核,并做好有效保護。
2.2 埋設護筒:護筒中心線對準測定的樁位中心,嚴格保護護筒的垂直度,確保其中心線與樁中心重合;護筒固定正確位置后,用粘土回填夯實以保證其垂直度。
2.3 樁機就位:鉆機安裝就位后,應將鉆頭中心對準樁位中心,確保施工中不發生孔位偏移。(旋挖鉆機一般都帶有定位后的鎖定功能,只要鉆機不整體移位,鉆桿可以自由旋轉,經操作手的操作,就會仍對準原定樁位中心。)
2.4 成孔:利用泥漿箱和泥漿池配合使用,采用人工(采用泥漿泵攪拌造漿,泥漿采用鈉基或鈣基膨潤土制作,摻量按泥漿比重的要求進行換算或用泥漿比重儀控制即可。)攪漿護壁成孔,泥漿比重應根據具體底層條件而定,根據試樁及施工經驗確定各層地層條件下的鉆進參數(泥漿比重選取范圍一般為1.05~1.10之間);成孔后對孔徑、孔深、沉渣、泥漿比重等各項指標進行檢查。(旋挖鉆孔最大的優勢就是泥漿可以反復利用,第一次造漿后,以后做適當補充即可)。
2.5 安放鋼筋籠:利用吊車將鋼筋籠垂直吊入孔內,放到設計標高面后固定好鋼筋籠。
2.6 安裝導管:利用吊車將導管放入,導管直徑、長度應與孔深配套,管距孔底0.3m,初灌量應保證混凝土擴散后,導管埋入深度不小于1m。
2.7 澆注混凝土:每注入一定量的混凝土,利用吊車向上拔管,每提0.3m,反插一半,保證混凝土的擴散和密實,如此循環,直至頂面。最小埋入深度不能小于0.5m,最大埋深可達到10m以上,這主要是因為旋挖施工所需要的泥漿比重較小、沉渣較少、砼與泥漿重量差明顯。
二、 旋挖機成孔的優點
通過與傳統鉆孔樁機的比較,我們可以得出旋挖樁機成孔工藝有明顯的優勢之處,其主要優勢歸納如下:
1.1 成孔速度快,是普通循環鉆機的5倍以上,有效地保證了工程進度。旋挖鉆機鉆桿為伸縮式鉆桿,提鉆速度快。按直徑1m,孔深17m左右的基樁在1h左右即可完成。旋挖鉆機對不同的地質情況適應性強,適用廣泛。
1.2 移位方便,旋挖鉆機多為液壓履帶式伸縮底盤,可將鉆機方便地移動到所要到達的位置,而不像普通循環鉆機移位那么繁瑣,同時又保證了整機穩定性及良好的機動性能。
1.3 定位速度快且定位準確度高。開孔前通過人工指揮鉆頭中心對準樁位,再由機械手將對應坐標設置為軸心坐標,施工過程中操作手在駕駛室內利用先進的電子設備就可以精確地實現對位,使鉆機達到最佳鉆進狀態。
1.4 鉆孔深度、垂直度可自動檢測及控制。因鉆機自身自動化程度高,鉆孔深度和垂直度可由電子系統控制并在熒屏實時顯示。
1.5 安全、環保特點突出。整機采用全液壓傳動,整機調平和行走移位均借助液壓馬達或油缸,不僅過載保護性好,運轉平穩,安全可靠,操作靈活輕快,震動小、噪音低,大大減輕了操作者工作強度,而且鉆機還設置了主、副卷揚機的高度限位與動臂幅度限位以及駕駛室內液控開關等安全保護裝置,從而促進了文明施工和安全生產;鉆孔過程不用循環泥漿,使用的泥漿可以循環利用,鉆渣可以通過提升旋挖斗時和泥漿分離后運走,減少了污染,施工現場較為整潔干凈。
1.6 成孔后沉渣少。旋挖鉆機成孔采用靜態泥漿護壁,鉆渣是通過旋挖斗提出,故沉渣量很小;而其它鉆機鉆渣是通過泥漿的循環排出,故兩三米沉渣是常見的。
1.7 由于旋挖鉆機的特殊成孔工藝,其鉆頭多次上下往復,使孔壁粗糙、不易產生縮徑。與傳統的鉆孔樁相比,旋挖樁的承載力顯著提高,承載樁的施工質量有所保證。
三、 旋挖樁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3.1施工質量質量預控 3
.1.1 樁機性能檢查。樁機組裝完成后,應督促施工單位對樁機主要性能進行檢查。對于自控系統的準確性,監理應對樁機底座、導桿垂直度等用經緯儀、水準儀核查,確保自控系統偏差在規范允許范圍內。
3.1.2 成孔工藝評定。通過試成孔,確定鉆機在場地不同土層的鉆進速度,護壁泥漿比重、成孔質量情況作初步分析,為下一步施工提供參考數據。
3.1.3 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提倡方案的先進性、可行性、安全合理、質保措施工得力。監幫組合,積極協調,為工程質量保證提供良好的作業條件。施工方案優化對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和工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3.1.4 督促施工單位按工程要求建立、健全、完善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體系,并檢查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
3.1.5 對旁站內容、關鍵部位、控制目標進行策劃,落實旁站人員,建立旁站工作制度。
3.2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要點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要求,對樁基礎施工工藝流程和灌注樁易出現的質量通病,在施工過程應設立以下質量監控點:
3.2.1 樁位測量:施工前應復核基礎軸網,建立控制樁,妥善保護;對每根樁定位,可插端頭有油漆標志的短鋼筋;在每根樁護筒埋設前,還要再次復測,利用軸網上的兩根控制樁作基點,矢量前方交匯法復核樁位,防止施工期間撓動造成樁位偏差。
3.2.2 護筒埋設:用十字交叉檢查護筒中心應與樁中心重合,護筒周邊土要填實,保護護筒穩定。
3.2.3 樁機就位調整:某些型號的旋挖鉆機具有自動調整顯示,但監理人員應定期對自控系統復核。
3.2.4 成孔:在鉆孔過程中,應始終保持孔內泥漿液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上2m左右。檢查自控儀表顯示,防止鉆頭偏移出現孔斜,取出的碴土應及時清運出工作面。
3.2.5 入巖:在鉆至入巖時,根據最后一挖斗取出的石渣與標準巖樣比較,確定入巖界面。如巖層堅硬可換螺旋鉆頭,鉆至不少于設計要求的深度(具體深度可現場根據巖層標高而定)。
3.2.6 終孔檢查:利用測繩、孔規(或孔徑儀)檢查孔深、孔徑、垂直度等。
3.2.7 清孔:按照試成孔經驗,可在鋼筋籠吊起后開始清孔,有利于減少沉碴厚度。清孔后應立即測量孔深,與導管安裝后的孔深比較,確定沉碴厚度。
3.2.8 混凝土水下澆灌:砼澆灌過程是成樁的關鍵階段,也是質量問題易發階段,隱蔽性較強,事后難以補救。因此監理全過程旁站監督,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不留質量隱患。
四、 結束語
由于旋挖樁適用于各種復雜的地質條件,如:軟土、流泥、流砂、卵礫石等。也具有環保性能優越、成孔質量理想、施工效率高等特點,在現代橋梁、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深受工程設計和施工單位的歡迎。在旋挖樁施工中受到各類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各類技術問題的普遍存在,所以必須嚴格把握其技術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