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壓樁施工常見兩種問題以及其解決辦法
一、出現浮樁。
靜壓樁為擠土樁,在施工場地樁數量多,樁距如果控制不好時常導致后壓的樁對已壓的樁產生影響而產生浮樁,特別是短樁則非常容易形成所謂的吊腳樁。這種樁在做靜載試驗時,開始沉降較大且曲線較陡,但當樁頭部深入到持力層,承載力又會有明顯的加大導致沉降曲線趨于平緩,這是樁身上抬典型曲線圖。浮樁除了會造成靜載沉降偏大外,對樁而言可能導致樁尖脫空,同時很大程度增加了對四周樁的水平擠壓力,很容易導致樁傾斜偏位。
解決方法:觀察施工現場的浮樁狀況可以在樁基施工時先打幾根樁用來觀測,樁的數量以及位置應具有代表性,打樁過程中可通過對觀測樁的監測大致了解實際情況。在施工前合理安排壓樁的先后順序,單體建筑物一般要求先壓場地中央的樁而后壓周邊的樁;先壓持力層較深的樁而后壓較淺的樁。多棟單體建筑應該分散來打,同時需要減輕單位時間沉樁數量。
二、引孔壓樁的問題
為了防止樁與樁之間的擠土效應過大或者是土質太硬而對壓樁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施工中經常使用引孔壓樁的方法 ,也就是先鉆一個比管樁略小規格的直徑鉆孔,深度是樁長的(2/3~1)L,然后將管樁沿著鉆孔壓下去。這時我們應該注意引孔應隨引隨壓,中間間隔時間不宜大長否則會導致孔內積水,積水會軟化樁端土,等到水消散后孔底會留有一些空隙;二是積水往樁外壁冒,減少了了樁的側摩阻力。